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心理与行为研究免费论文网(心理与行为研究期
- 12/09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下载(心理学论文集)
- 12/07如何能当上一名心理咨询师
- 09/20心理学读书会进行了一个多月,复盘总结几句思
- 09/18搞笑诺贝尔奖公布!10项研究一个比一个奇葩,你
近十年国外助推理论研究述评及进展
如何优化公众选择,突破个体“有限理性”? 诺贝尔经济学家泰勒(Richard H Thaler)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桑斯坦(Cass R Sunstein)于2008 年提出“助推”(Nudging)的概念,从选择心理角度设计一套选择架构(Choice of Architecture)帮助公众做出“更好的选择”。 随后,“助推”很快被应用到多政策领域,在国外学界引发了大量讨论、研究和管理实践。 助推介于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之间,是选择科学兴起的产物,试图以预言的方式改变人们的选择或者经济行为,协助脱离认知误区或既有短见[1]。 助推重释了心理学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衍生出行为科学的一个特色领域。
以助推理论为基础的管理实践在国外得到了大力推进。英国行为洞察小组(Behavioral Insight Team,BIT)是世界上首家政策助推组织,于2010 年由英国政府内阁办公厅建立,在医药健康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能源政策、慈善捐助政策等领域协助政府政策设计并开展行为科学实践评价。 此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澳大利亚政府等机构也都实施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助推管理实践。
鉴于新兴理论已经在政策设计和社会变革中产生的重大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渐成规模。 本文从理论缘起、要素分析、环境解构和争议质疑四个角度述评了助推理论从萌生到发展的十年演化历程, 为深入理解理论和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整体框架。
一、理论来源:自由父爱主义的政策转化
政策实施过程中, 是专制主义还是自由主义更有利于公众做出更好的选择? 行为经济学研究者泰勒等较早提出了介于这两种理念的 “第三条道路”,这种理念在英国和美国政府部门得到广泛认同,已经成为一种政策设计和推行的重要方式。 这不只是因为它提供了折中的思路, 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演化背景。 一方面,从政策转移(Policy Transfer)到政策转化(Policy Translation)的范式转换变革日渐兴起。政策转移指的是政策在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国家、不同组织机构等环境下的复制性空间位移。 政策转化突破了政策转移的机械性特质, 是带有政治目的的政策生产过程。 助推是政策转化的关键,是促进政策制定目的与政策效果匹配的手段[2]。 另一方面,既有治理模式不能满足治理需求。 等级治理(Hierarchy)、市场治理(Market)、网 络治 理(Network)、规劝治 理(Persuasion)是存在较久的四种治理模式,尤其是前三种非常普遍。 规劝治理虽然较新,但社会营销的投入成本过高; 助推治理降低了政府影响公众行为的成本,又能获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已经成为第五种治理模式[3]。
基于这种治理实践需求, 助推从单一概念发展为以助推程度、 助推过程和助推方式为内部构件的多维度、多视角的新兴理论,整理得到如图1 所示的架构。 Baldwin(2014)指出,自由父爱主义(Libertarian Paternalism)是助推的哲学内核,既保证了公众选择的自由,又提升了政府促进公众有益行为的可能性; 依据决策者对个体自主选择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助推细分为三种程度:初级程度的助推仅仅是向个体提供简单的提醒信息, 并尊重个体的自主选择;中级程度的助推则是利用行为或意念局限引导个体做出偏好于政策设计者意愿的选择; 高级程度的助推则采用战略框架、情绪反馈或隐蔽技术影响个体的偏好, 远远超出前两种助推程度对个体的行为操纵[4]。 与Baldwin 相似,Mongin(2017)则按照个体受到干涉的程度将助推分成了三个层次: 助推1通过轻微改变选择条件引导个体选择; 助推2 将个体的理性失灵作为工具实现决策干涉; 助推3 的干涉是通过缓解理性失灵的不利影响实现的[5]。 由此可知,不论是从决策者还是个体视角,不同程度的助推是以约束个体自由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为界限的。 助推程度反映出的是自由父爱主义在自由和专制之间的变化量。
就政策干涉对个体行为影响的过程而言, 政策助推只是该过程的第一个阶段[6]。 那么,助推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其运作机理和实现工具是什么? Thaler和Sunstein(2008)、Amir(2008)、Selinger 等(2011)和Mogin 等(2017)认为,助推的内在起点在于利用心理学中的系统1 和系统2 两套认知系统偏好预测个体行为[1][5-7]。John 等(2013)更深一步地提出有限理性是助推理论得以奏效的前提[8]。 与前述学者不同,Mols(2015)辩证地分析了助推的运行过程,在认知系统的基础上, 又补充了社会身份对个体行为的影响[3]。上述研究表明, 助推利用个体认知模式和反思模式偏好帮助个体超越有限理性,并做出选择判断,同时受到社会性的影响。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网址: http://www.xlyxwyj.cn/qikandaodu/2021/0504/378.html
上一篇:大脑行为研究叙评与研究设想
下一篇:六大智能手机隐私政策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