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1/10心理学:个体的破坏行为,暴露出迫切取得某人
- 01/01研究提醒:父母的这类行为,或会给女孩心理健
- 12/11心理3个孩子,你觉得哪个孩子最好看测你将来孩
- 12/07孩子的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 12/04心理如果你饿了,你会吃啥测出你这辈子会过上
临床医学论文_行为转变加心理暗示对视网膜脱离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积极心理暗示。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78,P=0.000;t=10.781,P=0.000);研究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理功能:t=4.022,P=0.000;生理职能:t=5.130,P=0.000;躯体疼痛:t=3.893,P=0.000;总体健康:t=6.160,P=0.000;生命活力:t=5.983,P=0.000;社会功能:t=8.421,P=0.000;情感职能:t=10.086,P=0.000;精神健康:t=7.993,P=0.000);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31);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优良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P=0.026)。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473.77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网址: http://www.xlyxwyj.cn/qikandaodu/2022/0117/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