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3心理与行为研究免费论文网(心理与行为研究期
- 12/09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下载(心理学论文集)
- 12/07如何能当上一名心理咨询师
- 09/20心理学读书会进行了一个多月,复盘总结几句思
- 09/18搞笑诺贝尔奖公布!10项研究一个比一个奇葩,你
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论文_铁路客运站内出发区旅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行人应急疏散心理与行为研究现状
1.2.2 行人应急疏散理论模型与计算机仿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客运站旅客应急疏散心理与行为关系模型
2.1 旅客应急疏散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2.1.1 非适应性心理对风险性疏散行为的直接影响
2.1.2 非适应性心理对乘客风险性疏散行为的间接影响
2.1.3 非适应性心理对风险性疏散行为的整体影响模型构建
2.2 客运站旅客应急疏散量表编制
2.2.1 量表编制原则
2.2.2 量表构面设计
2.2.3 问卷发放形式及数据来源
2.3 问卷人口学信息描述性统计
2.4 样本数据总体正态分布检验
2.5 信度效度分析
2.5.1 信度分析
2.5.2 效度分析
2.6 因素分析
2.6.1 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
2.6.2 旅客非适应性心理因素分析
2.6.3 恐慌心理因素分析
2.6.4 风险性疏散行为因素分析
2.7 小结
3.客运站旅客应急疏散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3.1.1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适用性
3.1.2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流程
3.2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构建
3.2.1 中介效应检验
3.2.2 模型设定
3.3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验证
3.3.1 模型识别
3.3.2 “违犯估计”检验
3.3.3 模型评价
3.3.4 模型内在结构评价
3.4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修正
3.5 模型结果分析
3.5.1 假设检验结果
3.5.2 模型结果分析
3.5.3 各维度整体影响效应分析
3.6 小结
4.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的应急疏散仿真验证
4.1 仿真实验准备
4.1.1 仿真理论模型选择与参数标定
4.1.2 Any Logic仿真软件简介
4.1.3 仿真逻辑设定
4.2 仿真场景搭建......以山东省A铁路客运站候车厅出发区为例
4.2.1 A铁路客运站概况
4.2.2 客运站疏散仿真模型搭建
4.3 考虑恐慌心理对疏散行为仿真模型修正
4.3.1 恐慌心理下群体行为表现及模型修正
4.3.2 恐慌心理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4.4 仿真实验及对比分析
4.4.1 理性行人疏散仿真
4.4.2 考虑恐慌心理的行人疏散仿真
4.4.3 考虑从众心理的行人疏散仿真
4.5 仿真结果分析
4.5.1 仿真实验结论
4.5.2 对恐慌心理的模拟干预仿真
4.5.3 相关心理与行为干预意见
4.6 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火车站旅客应急疏散调查问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铁路客运站是公安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因铁路客运站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度大,其疏散难度及事故危害程度较其他室内人员聚集场所更为严重。为了研究铁路客运站出发区内旅客在应急疏散时所产生的心理与行为关系,改善客运站应急疏散时旅客疏散秩序,为公安交管应急工作提供参考,进行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本文对现有应急疏散情境下的交通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进行文献综述,总结铁路客运站疏散过程中旅客主要的非适应心理构成,选择个人应急特征、客运站安全支持、从众心理、个人风险认知及应急环境特征作为非适应心理的五个测量维度,并选取恐慌心理作为非适应心理影响风险性疏散行为的中介变量。明晰影响关系后,构建结构方程的模型假设并根据各潜变量的特征设计火车站旅客应急疏散调查量表。此后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进行量表发放。其次,将问卷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信度效度检验、因素分析。问卷数据通过检验后利用AMOS 23.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识别、模型参数估计、模型评价、模型修正。在模型进行修正最终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后,形成最终模型。模型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客运站发生应急事件时,非适应性心理对风险性疏散行为既存在直接效应,又通过影响中介变量恐慌心理对风险性疏散行为有着间接效应。对风险性疏散行为的整体影响效应从高到低依次是恐慌心理、个人应急特征、客运站安全支持、从众心理、应急环境特征、个人风险认知。再次,选取山东省A客运站和Any Logic软件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修正软件社会力模型、智能体模型、建立恐慌传播动力学模型的方法使仿真贴近实际,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研究理性行人主体、受恐慌心理影响的行人主体、具有从众心理的行人主体在应急疏散情境下的疏散行为差异,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说明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网址: http://www.xlyxwyj.cn/qikandaodu/2022/0210/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