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0/14大美无度世界500强研究中心:心理学与品牌有何
- 10/08别的科学家用研究帮助别人,而我关心他们为什
- 09/16中国精神卫生领域迎来罕见的大手笔捐赠 陈天桥
- 09/16腾讯副总裁程武出席CIPSH“儿童研究国际研讨会”
- 09/16“2021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评估”主题研讨会
别的科学家用研究帮助别人,而我关心他们为什
在热搜里,“见义勇为”的故事总是让人又感动又悲伤。但在评论中,往往有人赞赏,也有人说“傻,不值”,或者有人说“没数,不懂量力而行”。那么,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见义勇为或利他的事情?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好处?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毛利华和我们分享《演化让我们“因为自私所以利他”,但人类可以选择更多》。
以下为毛利华演讲实录:
我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毛利华。
我突然发现,前面的科学家都在讲怎么去帮助别人,而我是来讲他们为什么去帮助别人。
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从心理学的角度,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去真正说明,为什么有些人会帮助他人,但是我们可以去澄清社会上曾经对自私或无私的一些误解。
2007年3月,18岁的维吾尔族青年毛兰江查出了急性肾衰竭,急需换肾,但是他的直系亲属都没有合适的肾源。23岁的汉族姑娘王燕娜听说了这件事,辞去了工作,瞒着家人,主动要求无偿捐献肾脏。一年之后,2008年3月,跨民族的活体异性无偿肾脏移植手术成功举行。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把肾脏移植给亲人,也有些人会移植给熟悉的人。但是有多少人会把自己的肾义无反顾地移植给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没关系,我有俩,随便拿一个,只要匹配合适。
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非常乐于助人,都愿意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但是如果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你是否还会像你想象的那样乐于助人?
事实上,“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存”是个体生存的第一要义,这使得所有的动物都是自私的个体。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能够超越这种生物性的限制,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生命去营救别人。
1982年3月,大学生张华跳入化粪池,救出了一个即将被淹死的老农,但自己却没能上来;2009年10月,三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了救助落水儿童,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仅仅只是为了去救助那些跟自己没有任何基因关系的个体,这是极少有人能做出的伟大行为。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做出了如此伟大的行为?
1982年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出现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一个天之骄子,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农,到底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的深层含义其实是:我们是否能够简单地对换生命?
其实不止是人类,动物也存在利他行为。
左边的小家伙是小松鼠,它们会站在高处,警戒时刻到来的捕食者,一旦发现,就会大喊大叫(虽然有时候没有捕食者,它们也会神经质地大喊大叫),提醒其它觅食的小松鼠迅速躲藏。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负责警戒的松鼠被吃掉。
中间的小东西是工蜂,它生活在蜂群中,付出了自己基因传承的可能性,一生都会含辛茹苦地帮助母亲抚养它的兄弟姐妹。
最右边看起来很可爱的一群猴子,它们会尽职尽责地帮助种群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猴子抚养后代。
尽管动物有如此多的利他行为,但是在进化生理学家汉密尔顿(W. D. Hamilton)看来,这种看起来的利他其实恰恰是彻头彻尾的自私。他认为,动物界里的绝大多数利他可以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也就是说,这些看起来伟大的行为,其实恰恰是为了让它自身的基因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我们生物体有两种方式可以传承基因。第一种,大家很熟悉,也很愿意干。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如果你碰巧有一堆兄弟姐妹或叔叔阿姨,如果他们的基因被传递下去,他们的后代能够很好地生存,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你身体的部分基因也会被传承下去。
汉密尔顿用这个公式来描述所谓的“亲缘选择”。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如果你面临着自己生养一个孩子和帮助兄弟姐妹生养几十个孩子的选择,那么你一定要选择后者。因为你失去一个孩子在进化上的损失,远远小于兄弟姐妹失去几十个孩子。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网址: http://www.xlyxwyj.cn/zonghexinwen/2021/1008/836.html